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2021-01-26    0 条评论    424 浏览

并非科学 并非原创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什么是智力

首先,什么是智力? 百度百科中由“科普中国”审核了的相应条目中说,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另一个参考了52名智力研究者同意的关于智力的定义:“智力是一种一般的心理能力,与其他事物一样,包含推理、计划、问题解决、抽象思维、理解复杂思想、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能力。” 上述两种描述,大致指明了智力的含义。

而表明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数,就被称为智商。 智商通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一项与生俱来并不会大幅度改变的个人属性。

如何得知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全球有很多测试智商的机构,测试方法,大致都是做一套题,通过得分的多少来断定智商的高低。

这里显然是进入了误区的。

只依靠一些题,是并不方便测试一个人的智商的。因为随着对测试题的熟悉,受试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而我们普遍认为,智商是与一项“与生俱来并且不能随便提高”的个人属性值。更何况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测试得分的高低。

所以这里就经常会产生一些非常荒谬的结论。

不少脑科学家和基因科学家,发现现在的人都变聪明了:与生活在1909年的人相比,今天的人全都是高智商人才,因为从1909年到2013年,人类的平均智商增加了29个点。这种“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的现象”,叫做弗林效应,是由美国教授弗林发现并提出的。于是由此可知,智商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所受教育和营养等外界因素,而不是取决于基因进化和遗传的因素,因为人类的基因在这么短的时间产生不了什么进化。 同时,科学家们也很容易发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IQ正在缩小”等结论,同时这个发现也进一步佐证了“环境决定智商”的结论,因为黑人受教育的机会跟白人接近了,所以智商也接近了。然而很显然,我们日常谈论的那个“智商”,并不是这个东西。表象上的“黑人跟白人之间的智商更接近了”,显然是因为,他们的智商原本就是很接近的,只是相关的测试题发现不了这个事实。

我们日常谈论的智商问题,是一个“在大致相同的生存环境下表现出的不同智力水平高低”的问题。 例如小学中同一个班的学生,虽然每个人生存的“环境”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但是在他们一起平生第一次听第一堂某某课的时候,他们的“环境”是大致相同的,然而课后大家在这个课程领域表现出的理解能力,却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我们想谈论的智商问题,下面的文字也以这个意思为标准,尽管我们并没有做出那么严谨的定义。

总之我们是不会把农场主的千金去跟同龄的、没条件读书、不允许拥有玩具的黑奴的孩子放在一起,通过做一套题来判断他俩的智商高低的。 通过上述表达,我们否定了现有的测试智商的绝对合理性(相对合理性还是有的),但是同时我们自己也没有一套能断定“这个人确实很聪明,他的智商用我这个方法测试能得出准确并且合理的分数”的方法,不过好在咱们现在已经统一了咱们要讨论的智商是什么,从而并不影响咱们继续讨论下去。是的,智商就是俗话说的聪明程度。

高智商的表现

一个人在某些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则被人视为在这些领域有天赋。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学习天赋,运动、音乐等其他天赋,不在探讨之列。

下面我们举例描述天赋。

某堂一小时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听完课,云里雾里,似懂非懂,面对课后习题抓耳挠腮;有的同学上课听的津津有味,下课处理习题也没有太大困难;有的同学课听到一半,就懂了,一边上课一边刷刷地开始做课后习题;还有的同学,嫌老师讲的太慢,翻了5分钟课本,就基本知道了,再翻翻课后习题,实在不想做,因为做太简单的题只是浪费时间。 上面简单描述了不同学生面对一堂数学课表现出的不同的学习和认知状态,那位“因为题太简单而不愿意浪费时间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们就说他是对数学有天赋,当然前提是他此前也没有对数学做过专门的、比别人更多的特殊训练。

而有一部分人,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他几乎对每门课都表现出很有天赋,他就被视为有高智商。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人靠大脑进行学习、思维、分析、判断、理解、记忆(也就是智力定义中的那几项功能),我们要找的答案,从表象上看,是在大脑里。

成年人的大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当前已精确到860亿左右)和一万亿个胶质细胞。一个神经元有几万个突触(突触用于连接其他神经元并传递信息),脑中各神经元连接组合的可能性,超过了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的数量。 正是每个人大脑中实际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

神经元之间连接数越多(即神经网络越发达),这个人的智商就越高,学习理解能力、思维分析能力、记忆能力都越强。真正高智商的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并不会出现“数学好,物理差”、“智商高、情商低”等现象,因为这些都是“神经网络越通达就表现越优秀”的项目。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台电脑,那么大脑就是这台电脑的CPU,而人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数,就决定了这个CPU的等级,所以高智商的人,通常情况下,是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要优秀于常人的,因为他配置了一片计算能力更强的CPU。

那么,透过表象进而更深一步,究竟又是什么来决定这个神经元的连接数呢?截止目前,还没有特别清晰的结论,大部分相关学者认为,“基因遗传和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影响,各占50%”。 而我们赞同另一部分学者的意见,“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了你的智力水平的上限,后天的外界的良好环境,能帮助你充分接近这个上限”。

应该怎样面对“大家从来都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问题

遇到智商比你高的人,代表着:你们用相同的时间学相同的某项脑力知识科目,他学的比你好;你们在某项脑力知识科目上想要达到同样的水平,你比他花的功夫更多。乍一听起来,这确实令人有点沮丧。

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智力高低从来都不是决定成败的必然原因。智力高低只是“获得成功”的计算公式里面的一项正相关系数,对学习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最终导向成功的必然原因。再聪明的人,不学总是无术的、不坚持总是没收获的。我们认为,“由兴趣爱好带来的勤奋努力”、“由生命意志带来的责无旁贷”、“由完善素质带来的坚持不懈”,等等,都是最终达成成功的关键因素。关于这些,我们就不多说了,随便找度娘要了个“成功的名言”的地址,给大家参考下:https://www.lz13.cn/mingrenmingyan/25383.html。 你自己、乃至引导你的孩子,在简单平静地认清了“大家从来都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个基本事实之后,一如既往地继续“身心健康的生活学习”、“积极乐观的努力向上”、“为美好理想奋斗终生”,“和大家相互友爱地一起活好每一天”,就可以了,因为这才是对大家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顺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更多相关信息,请百度《并非家园》(http://bingfei.vip:2222/)。